刺期门,自汗出,小便利,其病欲解。不用枳、朴而任甘草,是调胃之义。
若因于外感,其脉或但浮,或浮缓,是阴病见阳脉矣。 多汗是胃燥之因,便硬是谵语之根。
热多欲饮水者,五苓散主之∶寒多不用水者,理中丸主之。未经妄下而利清谷,是表为虚热,里有真寒矣。
饮水多而汗不多、小便不利者,可与猪苓汤利之。下利脉沉而迟,其人面少赤,身有微热,下利清谷者,必郁冒汗出而解,病患必微厥。
风寒之邪得之于骤,故无定体。头痛项强,恶寒恶风,发热汗自出,鼻鸣干呕,谓中风证也。
然阳结能食而不大便,阴结不能食而能大便,何以故?伤寒厥四日,热反三日,复厥五日,其病为进。